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向证券经营机构发放《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的通知(已失效)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20:48:09  浏览:991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向证券经营机构发放《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的通知(已失效)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向证券经营机构发放《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的通知
中国证监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证管办(证监会):
鉴于证券经营机构及其监管职责已全部由中国人民银行移交中国证监会,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通知》(中发〔1997〕19号)精神,中国证监会将向证券经营机构发放《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发证范围
1.原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证券公司,本次发放《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
2.原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证券公司的分公司、原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的证券营业部,本次发放《证券经营机构营业许可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证券经营机构暂缓发证:
(一)未经批准擅自实施变更事项;
(二)不按规定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业务资料;
(三)拖延或拒绝交纳监管费;
(四)涉嫌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正在接受调查;
(五)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况。
二、发证程序
中国证监会统一负责《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和《证券经营机构营业许可证》的印制。
证券公司向所在地证券监管办公室或证券监管特派员办事处(以下简称所在地证券监管部门)提出申请,所在地证券监管部门对其进行初审,报中国证监会批准。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公司,由中国证监会统一颁发《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并在中国证监会指定报刊上公告,公告费用
由各公司承担。
证券公司的分公司、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的证券营业部向所在地证券监管部门提出申请,所在地证券监管部门对其进行初审,报中国证监会批准。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公司的分公司、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的证券营业部,由所在地证券监管部门颁发经中国证监会统一盖章、
编号的《证券经营机构营业许可证》并在中国证监会指定报刊上公告,公告费用由各分公司、证券营业部承担。
三、申请文件
(一)证券公司申领许可证需提交下列文件:
1.中国证监会统一印制的《证券公司〈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申请表》;
2.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文件(原件和复印件);
3.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正本、副本和复印件);
4.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和复印件);
5.中国证监会颁发的《承销资格证书》(复印件);
6.中国人民银行对现任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批复文件(原件和复印件);
7.中国人民银行对公司变更事项(包括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增资扩股等)的批复文件(原件和复印件);
8.国家外汇管理部门颁发的《经营外汇业务许可证》(副本和复印件)。
(二)证券经营机构分公司、证券营业部申领许可证应提交下列文件:
1.中国证监会统一印制的《证券经营机构分公司、证券营业部〈证券经营机构营业许可证〉申请表》;
2.中国人民银行及授权分行批准设立的文件(原件和复印件);
3.中国人民银行及授权分行颁发的《经营金融业务营业许可证》(正本、副本和复印件);
4.中国人民银行及授权分行对现任营业部负责人任职资格的批复文件(原件和复印件);
5.中国人民银行及授权分行对营业部变更事项(包括名称、地址、负责人等)的批复文件(原件和复印件)。
四、时间安排
发证工作从1998年12月份开始,年底前结束,1999年初集中公告。除暂缓发证者外,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取得中国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的证券公司,未取得中国证监会颁发的《证券经营机构营业许可证》的证券公司的分公司、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的证券
营业部一律不得继续从事证券业务。
附件:1.证券公司《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申请表
2.证券经营机构分公司、证券营业部《证券经营机构营业许可证》申请表

证券公司
《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
申请表
公司名称:
填表日期: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制

-----------------------------------
| 公司名称 | |成立时间 | |
|--------|---------|-----|--------|
| 批准机关 | |批准文号 | |
|--------|------------------------|
| 注册地址 | |
|--------|------------------------|
| 注册资本 | |法定代表人| |
|--------|------------------------|
| 经营范围 | |
|--------|------------------------|
| | 名 称 | |
|变|------|------------------------|
| | 地 址 | |
|更|------|------------------------|
| |法定代表人 | |
|事|------|------------------------|
| |高级管理人员| |
|项|------|------------------------|
| | 增资改制 | |
|--------|------------------------|
| 承销资格种类 | |
|--------|------------------------|
|承|累计主承销、| |
|销|副主承销家数| |
|业|------|------------------------|
|绩|累计承销金额| |
|--------|------------------------|
| 经纪业务总量 | |
|--------|------------------------|
| 自营业务总量 | |
|--------|------------------------|
|分支| 分公司 | |
|机构|-----|------------------------|
|分布| 营业部 | |
|情况| | |
|--------|------------------------|
| 违法、违规及 | |
| 被处罚情况 | |
-----------------------------------

(以下由证券监管部门填写)
-----------------------------
| | |
| | |
| 中国证监会 | |
| 派出机构 | |
| 初审意见 | |
| | |
| | |
|---------|-----------------|
| | | |
| |经办人 | |
| |意 见 | |
| | | |
| |----|------------|
| 中 国 | | |
| 证监会 |主办处长| |
| 机构部 |意 见| |
| 意 见 | | |
| |----|------------|
| | | |
| |部 门 | |
| |领 导 | |
| |意 见 | |
| | | |
|---------|-----------------|
| | |
| | |
| 中国证监会 | |
| 领导意见 | |
| | |
| | |
-----------------------------

证券经营机构分公司、证券营业部
《证券经营机构营业许可证》
申请表
机构名称:
填表日期: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制

-----------------------------------
| 名 称 | |
|--------|------------------------|
| 成立时间 | |
|--------|------------------------|
| 批准机关 | |
|--------|------------------------|
| 批准文号 | |
|--------|------------------------|
| 地 址 | |
|--------|------------------------|
| 负责人 | |
|--------|------------------------|
| 营运资金 | |
|--------|------------------------|
| 经营范围 | |
|--------|------------------------|
|变| 名 称 | |
|更|------|------------------------|
|事| 地 址 | |
|项|------|------------------------|
| | 负责人 | |
|--------|------------------------|
| 经纪业务总量 | |
|--------|------------------------|
| 违法、违规及 | |
| 被处罚情况 | |
-----------------------------------

(以下由证券监管部门填写)
-----------------------------
| | |
| | |
| 中国证监会 | |
| 派出机构 | |
| 初审意见 | |
| | |
| | |
|---------|-----------------|
| | | |
| |经办人 | |
| |意 见 | |
| | | |
| |----|------------|
| 中 国 | | |
| 证监会 |主办处长| |
| 机构部 |意 见| |
| 意 见 | | |
| |----|------------|
| | | |
| |部 门 | |
| |领 导 | |
| |意 见 | |
| | | |
|---------|-----------------|
| | |
| | |
| 中国证监会 | |
| 领导意见 | |
| | |
| | |
-----------------------------



1998年11月26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娱乐场所管理办法

文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

第 55 号



  《娱乐场所管理办法》已于2013年1月25日经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3月11日起施行。


                             部 长  蔡 武
                               2013年2月4日



娱乐场所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管理,维护娱乐场所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文化娱乐消费需求,根据《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条例》所称娱乐场所,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向公众开放、消费者自娱自乐的歌舞、游艺等场所。歌舞娱乐场所是指提供伴奏音乐、歌曲点播服务或者提供舞蹈音乐、跳舞场地服务的经营场所;游艺娱乐场所是指通过游戏游艺设备提供游戏游艺服务的经营场所。
  其他场所兼营以上娱乐服务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国家鼓励娱乐场所传播民族优秀文化艺术,提供面向大众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内容和服务;鼓励娱乐场所实行连锁化、品牌化经营。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所在地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监管,负责娱乐场所提供的文化产品的内容监管,负责指导所在地娱乐场所行业协会工作。
  第五条 娱乐场所行业协会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规和协会章程的规定,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合法权益。
  第六条 娱乐场所不得设立在下列地点:
  (一)房屋用途中含有住宅的建筑内;
  (二)博物馆、图书馆和被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内;
  (三)居民住宅区;
  (四)教育法规定的中小学校周围;
  (五)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院周围;
  (六)各级中国共产党委员会及其所属各工作部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机关、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工作部门、各级政治协商会议机关、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机关、各级民主党派机关周围;
  (七)车站、机场等人群密集的场所;
  (八)建筑物地下一层以下(不含地下一层);
  (九)与危险化学品仓库毗连的区域,与危险化学品仓库的距离必须符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娱乐场所与学校、医院、机关距离及其测量方法由省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规定。
  第七条 设立娱乐场所,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有与其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设施设备,提供的文化产品内容应当符合文化产品生产、出版、进口的规定;
  (二)歌舞娱乐场所消费者人均占有使用面积不得低于1.5平方米(农村地区除外),游艺娱乐场所的使用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使用面积不包括办公、仓储等非营业性区域;
  (三)符合国家治安管理、消防安全、环境噪声等相关规定;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 省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农村地区设立娱乐场所最低使用面积标准;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娱乐场所最低使用面积、消费者数量的核定标准,但不得低于本办法第七条第(二)项规定的标准。
  省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游艺娱乐场所总量与布局规划,并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 设立娱乐场所,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娱乐场所,应当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委托所在地县级以上文化主管部门进行实地检查。
  第十条 申请设立娱乐场所前,筹建人可以向负责审批的文化主管部门提交筹建咨询申请,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为筹建人提供行政指导。
  第十一条 申请设立娱乐场所,应当提交以下文件:
  (一)设立申请书;
  (二)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者营业执照;
  (三)组织机构和章程;
  (四)投资人、拟任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以及无《条例》第四条、第五条、第五十二条规定情况的书面声明;
  (五)房产权属证书,租赁场地经营的,还应当提交租赁合同或者租赁意向书;
  (六)经营场所地理位置图;
  (七)场所内部结构平面图,歌舞娱乐场所应当标明包厢、包间面积及位置,游艺娱乐场所应当标明游戏和游艺分区经营位置、游戏游艺设备数量及位置;
  (八)消防、环境保护部门的批准文件;
  申请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娱乐场所的,还应当提交商务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第十二条 文化主管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对设立场所的位置、周边环境、面积等进行实地检查。符合条件的,应当在设立场所、文化主管部门办公场所显著位置向社会公示10日,并依法组织听证。
  第十三条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对歌舞娱乐场所使用的歌曲点播系统和游艺娱乐场所使用的游戏游艺设备进行内容核查。
  第十四条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听证和文化产品内容核查结果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予以批准的,核发娱乐经营许可证;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 娱乐场所改建、扩建营业场所或者变更场地的,变更投资人员、投资比例以及娱乐经营许可证载明事项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申请重新核发娱乐经营许可证。
  第十六条 歌舞娱乐场所新增、变更歌曲点播系统,游艺娱乐场所新增、变更游戏游艺设备的,应当报原发证机关核查。
  第十七条 娱乐经营许可证有效期2年。娱乐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30日前,娱乐场所经营者应当持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副本以及营业情况报告到原发证机关申请换发许可证。原发证机关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按照设立条件做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做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第十八条 娱乐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由原发证机关向社会公告注销娱乐经营许可证,并函告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第十九条 娱乐场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是维护本场所经营秩序的第一责任人。
  第二十条 歌舞娱乐场所经营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播放、表演的节目不得含有《条例》第十三条禁止内容;
  (二)不得将场所使用的歌曲点播系统连接至境外曲库;
  (三)不得擅自变更场所使用的歌曲点播系统。
  第二十一条 游艺娱乐场所经营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不得设置未经文化主管部门内容核查的游戏游艺设备;
  (二)进行有奖经营活动的,奖品目录应当报所在地县级文化主管部门备案;
  (三)不得擅自变更游戏游艺设备;
  (四)实行游戏、游艺分区经营,并有明显的分区标志;
  (五)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禁止未成年人进入游戏区。
  第二十二条 娱乐场所不得为未经文化主管部门批准的营业性演出活动提供场地。
  娱乐场所招用外国人从事演出活动的,应当符合《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及《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娱乐场所应当建立文化产品内容自审和巡查制度,确定专人负责管理在场所内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巡查情况应当记入营业日志。
  消费者利用娱乐场所从事违法违规活动的,娱乐场所应当制止,制止无效的应当及时报告文化主管部门或者公安机关。
  第二十四条 娱乐场所应当在显著位置悬挂娱乐经营许可证、未成年人禁入或者限入标志,标志应当注明“12318”文化市场举报电话。
  第二十五条 娱乐场所应当配合文化主管部门的日常检查和技术监管措施。
  第二十六条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娱乐场所信用管理档案,记录被文化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施处罚的情况以及娱乐场所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投资人等信息。
  第二十七条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文化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娱乐场所第一责任人和内容管理专职人员进行政策法规培训。
  第二十八条 违反《条例》规定,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文化主管部门依照《条例》第四十条予以处罚。
  第二十九条 歌舞娱乐场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一)、(二)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依照《条例》第四十七条予以处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三)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依照《条例》第四十八条予以处罚。
  第三十条 游艺娱乐场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二)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三)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依照《条例》第四十八条予以处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四)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依照《条例》第五十条予以处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五)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依照《条例》第四十七条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 娱乐场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娱乐场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对违法违规行为未及时采取措施制止并依法报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依照《条例》第四十九条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 娱乐场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
  第三十四条 娱乐场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3年3月11日起施行。









关于强化质量管理的若干规定

广东省广州市政府


关于强化质量管理的若干规定
广州市政府


规定
为提高我市产品、运输、工程及服务质量,促进我市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现就加强质量管理工作作出如下规定:
一、本规定所称质量包括产品质量、运输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工作质量。质量是效益的基础和素质的反映,关系到广州的地位、信誉、形象和前途。“质量第一”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各级领导要把质量工作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并把质量意识和质量管
理作为选拨、考核干部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后,凡质量意识不强、质量管理不佳的人员不能当企业厂长(经理)。
二、依靠技术进步,抓好质量改进工作,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各企业、事业单位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需要为目标,制订质量赶超计划和新产品开发计划,不断提高产品适用性,发展新产品、新品种、新花色。在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中,质量控制手段和“软件”要同步配套,突
出抓好产品上档次、上水平、上等级。对企业产品创优、采用国际标准、开展质量认证等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有关质量措施的经费,要列入各级技术进步计划,给予扶持、鼓励,并列入国家技术进步规划。
三、强化以质量为中心的经营管理,走投入少、产出多、经济效益高的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各项专业管理,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强化系统管理,实现企业整体优化,要按国家标准GB/T103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要求,理顺质量职能,建立质量体
系,不断完善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广泛发动群众,开展“质量管理小组”、“职工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等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降低不良产品损失活动,向质量、向管理要效益;要重视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逐步培养并形成“质
量优先”的企业文化和群体意识,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加快企业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
四、加强企业的质量检验和质量监督工作。正厂长(经理)要亲自抓质量并直接领导质量检验部门,要保证质量检验部门能独立地、公正地行使质量检验和监督质量职能。企业产品出厂检验把关由质检机构统一管理,不得下放到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分厂或车间;企业质检人员的奖金分配
要享受生产第一线职工的待遇,并不得与质量考核指标挂钩;企业从事质量管理、质量检验的科技人员,在职称评定、提职提薪等方面与其他科技人员同等待遇,并适当给予鼓励;企业质检部门负责人的任免应征求上一级主管部门的意见。
区(县)工业部门要建立质量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质管人员,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管理。区(县)企业要建立、健全质量检验机构,配备适应生产要求和产品出厂检验需要的计量、检测设施和人员。抓好职工培训和教育,提高生产过程的质量预防和监控能力,严格把好产品出厂质量关。


五、改进产品售后服务工作,加强对联营点的管理。企业要把产品售后服务作为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严格履行“三包”(包修、包换、包退)义务,逐步做到“三保”(保证提供优质产品、优质零配件、优质服务);要认真处理用户来信,改善对维修服务网点的管理,采用必要
的手段,提高人员的素质,搞好为用户服务;要加强对联营点和重要外协点的质量管理,应按国家经济合同法签订明确的定点合同或协议,并监督、指导建立质量体系;优质产品扩点联营,应报主管局(总公司)质量部门审核,国优产品还须报市经委技术局备案;对因扩点联营而损害优质
产品声誉,甚至丧失优质产品称号的,由主管部门追究企业领导人的责任。
六、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外贸、建筑、邮电等行业,要大力抓好质量工作,努力提高质量。建筑施工企业要开展创优质工程和一次成优活动;交通运输企业要开展全优服务和安全、保障、降低货损的活动;商业企业要开展用户满意活动,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柜台,并主动配合工
业部门,对整个商品流通过程的质量齐抓共管;要明确承担质量责任,降低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经济损失,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七、落实奖励政策,鼓励企业改进质量。市及各企业主管部门对在质量工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厂长(经理)、先进质量工作者和优秀检质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八、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都要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计划、财政、税务、物价、金融、科技、工商、标准计量、物资及能源供应等部门,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要使自己的业务工作和制订的政策、措施等,体现“质量第一”的要求和扶优限
劣的精神,鼓励企业发展品种、改进质量,推动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市质量管理协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业经济协会、企业管理协会等团体也要把质量管理工作作为自己的一项工作内容,共同搞好我市质量管理工作。
九、强化质量监督,严格实施质量否决权。各企业主管局、总公司要认真贯彻执行《广州市工业企业实行质量否决权的暂行规定》(穗府〔1988〕3号),结合本行业的实际,制订有关质量否决的具体实施办法,并严格执行;要强化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凡企业产品被市以上主管
部门监督抽查认定为不合格的,除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外,还应视不同情节,分别作如下处理:
(一)第一次抽查不合格的,由主管部门点名通报,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企业使用优质产品标志,并扣发厂级领导奖金,直至复查合格为止。对扣发的奖金款项,上交企业主管局(总公司),作为质量基金使用。
(二)企业在整改期限内仍达不到要求,或一年内产品有两次抽查不合格的,应责令停产整顿,取消全厂职工奖金,厂级领导下降一级工资,直至复查合格为止。对情节严重的,可由主管部门取消企业年评先资格,取消已获得的质量管理奖及企业等级称号,直至对厂长(经理)免职等
处理。
十、严格依法管理,强化社会质量监督。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国务院颁发的《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等有关质量管理法规,严格依法办事。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市场商
品的监督管理,坚决禁止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和经销,维护正常经济秩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991年6月21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